—尚贤融创小学三(1)班走进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普实践活动
如果衣服会“思考”,如果纺织品能“对话”未来科技,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2025年10月14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迎来了一批充满好奇心的“小小探索家”——尚贤融创小学三(1)班的同学们。他们在这里开启了一场奇妙旅程,亲身体会到“纺织”二字背后,所蕴含的从千年传承到智能未来的无限精彩。

第一站:科普讲座——纤维的奇妙之旅
在学院A103会议室,傅佳佳教授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科普讲座,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傅教授以“纺织与现代生活”为主题,从日常衣物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打开了纺织世界的大门。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同学们了解到纺织材料在航天服、医疗防护、运动装备等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
当看到纺织材料如何助力航天事业、如何在危急时刻保护生命安全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傅教授通过互动问答,引导同学们思考纺织科技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纺织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第二站:针织实验室——织物的科技密码
随后的针织技术实验室之旅,则将讲座中的想象变为现实。同学们走进了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刘乐乐博士的引导下,当看到精密的纺织设备如何将一根根细丝“编程”成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的立体织物时,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毛衣不是只有一种织法!”“这个机器好像3D打印机!”
防刺面料在专业测试中展现出的卓越防护性能,防红外隐身面料在监测设备中“消失”的神奇效果,都让同学们惊叹不已。在亲眼目睹了为航空航天、医疗领域研发的尖端纺织材料后,一位同学兴奋地表示:“我以后也想设计一件自己能变形的衣服!”
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亲手触摸,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不同面料的独特功能。实验室里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精彩的演示,让抽象的纺织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在同学们心中埋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



第三站:传习馆——触摸历史的温度
离开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实验室,同学们步入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空间——民间服饰传习馆。在这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张玉莉老师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传习馆内陈列着从清末民初到近代的各类传统服饰,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不仅欣赏了服饰的精美做工,更通过亲手触摸这些传统织物,感受历史的温度。精美绝伦的刺绣、巧夺天工的编织、寓意深厚的传统纹样,每一件藏品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时代故事。
同学们围在展柜前,仔细辨认着不同地域的服饰特点,在指尖与目光的流转间,完成了一场与祖先关于“美”与“智慧”的对话。


结语
作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本次活动是我院履行基地服务职能、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这场“穿梭古今”的旅程,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一颗关于纺织科学、服饰美学与文化传承的种子,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生动地展现了我校纺织学科的专业优势与人文底蕴。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科普团队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开放优质科教资源,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贡献力量。